logo

新闻中心

深圳前海 2000 万算力券!备案后直接兑现

一、政策锚点:算力券背后的战略布局

2025 年 6 月,深圳市发改委公示了人工智能券(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算力券)的审核结果,这事儿给产业扶持添了新动静 —— 靠国家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这项政策,已经选出 58 家要用到算力的企业、机构,还有 18 家提供算力的单位,打算补贴的算力服务总金额达到 1.29 亿元。
其实前海早有准备,2024 年的 “一号文件”《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的若干措施》里,就明确对智能算力中心、调度平台建设给最高 2000 万元资助。等于现在是 “建平台给补贴 + 用算力再补钱”,双重托底。

这样的政策设计不是凭空来的。前海本身就是深港人工智能产业的聚集地,要靠算力、算法、数据这三样突破,落实《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》里 “推动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、新业态发展” 的要求。这次算力券落地,正好把国家战略和前海的实际实践串了起来。


二、机制创新:备案即兑与资源跨域流动

1. 兑现简化:从 “事后审核” 到 “备案直通”

跟以前的产业补贴不一样,深圳算力券走的是 “备案确认 + 后补钱” 的路子:需要算力的单位,只要通过深圳市智城西部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审核备案,拿着算力服务的凭证就能领补贴。
这一改,资金周转的时间短多了,对那些要持续投钱买算力的 AI 企业特别友好 —— 像商汤科技、大疆创新这些入选的企业,拿到补贴就能马上投到模型训练、推理的算力开销上,不用等很久。

2. 供给破界:构建 “本地 + 异地” 算力网络

这次入选的 18 家算力供给方,没被地域框住:既有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、华为云这样的本地龙头,也有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、安徽六安移动这些跨省的机构。

这跟前海搞 “算网融合” 的思路正好对上 —— 靠着国际数据专用通道和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,用算力券的企业能直接连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(ai.cnix.cn),跨地区调算力也没问题。


三、前海特色:2000 万级支持的生态价值

1. 算力基建的 “加速器”

前海给算力平台最高 2000 万元资助,不是孤立的政策:要是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超 1 亿元,按上年度实际花的钱的 5% 就能申领补贴,再加上这次的算力券,企业初期投入成本能降近 15%。
现在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已经是 “算力券 + 训力券” 双券供给方,企业租它的算力服务,能拿两重补贴,负担轻了不少。

2. 产业生态的 “聚合器”

算力券的带动效应已经显出来了:要算力的单位里,既有比亚迪、中兴这样的制造业大厂,也有国信证券、招商信诺这些金融机构,甚至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这样的科研院所都在里面。

这种覆盖范围,跟前海 “推动 AI 和服务业、制造业结合” 的目标特别合 —— 政策里还明确,对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试点、低空智能交通航线这些应用场景,给最高 1000 万元奖励。等于搭起了 “算力给支持→场景能落地→生态转起来” 的循环。


四、产业回响:算力成本下降催生创新爆发

对企业来说,补贴力度加大直接让创新有了底气:2025 年深圳把单个需求方一年的算力补贴上限,从 300 万元提到了 1000 万元。再加上前海的房租补贴(一年最高 300 万元)、所得税优惠这些政策,AI 企业的运营成本能降不少。
中国报告大厅的数据显示,这次 1.29 亿元补贴,预计能带动 11.68 亿元的算力服务消费,杠杆效应有 9 倍 —— 也就是说,每 1 块钱补贴能拉动 9 块钱的算力开销。

更关键的是,这背后藏着制度上的新尝试:前海借着算力券试点,在摸索 “政府引导 + 市场调配” 的算力资源优化路子。前海科创集团的许文运就说过,政策盯着企业最实际的需求来,给 AI 企业拓展市场、找商机添了信心。随着深港跨境数据流通试点推进,这片 “算力洼地” 正忙着变成全球人工智能的创新热土。


X云擎技术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8148905161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