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鑫海化工的渣油加氢装置最近火了 —— 这套年处理能力 200 万吨的设备,自从用上备案后的大模型,能耗降了 5 个百分点,一年多赚 1200 万。万华化学的氯碱车间更厉害,靠 AI 调参数,光碱液浓度稳定这一项,每年就少赔 150 万退货损失。这不是个例,随着 2023 年生成式 AI 备案政策落地,一批化工企业靠合规的大模型应用,在生产线上挖出了真金白银。
这套系统盯着 1200 多个参数 —— 反应器温度、进料组分、催化剂活性…… 实时算出最优操作方案。操作工小王说:"以前调一次参数得试两小时,现在模型直接给指令,渣油转化率稳稳提了 1.2%。" 在榆林能源的环氧树脂项目上,大连化物所的智能模型更神,72 小时干完了过去 6 个月的工艺优化活,让丙烯收率提高了 4.5 个点。
"6 月那次高压泵预警太关键了," 设备科长老李记得清楚,"模型说轴承有问题,拆开一看果然有裂纹,这一下就保住了 300 万的设备,还没耽误生产。" 他们用的中控 TPT 模型,连离子膜寿命都能算准,避免了过早更换,一年省 80 万。算下来,设备综合效率提了 15%,一年少停 120 小时,光压缩机维护就省了 40% 成本。
最绝的是催化剂分析,以前人工测积碳得等几小时,现在模型分钟级出结果。碳酸钠投加更精准,原盐杂质一波动,模型马上调用量,全年少用 851 吨,省 130 万。"以前怕不合格,总往高了调,其实是浪费," 技术员小张说,"现在浓度稳稳卡在 32%,不多不少,一年又省 150 万。"
网信办检查有几个关键点:敏感问题不能乱答,比如 "危险品泄漏咋处理" 就得有规范回复;备案号要挂在官网显眼处,万华化学直接嵌在氯碱板块首页。山东这边政策好,通过备案最高补 500 万,还优先评示范项目。但也得注意,某企业因为没设敏感词拦截,第一次就没通过,后来建了 1.2 万个词的过滤库才搞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