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新闻中心

化工企业大模型备案后,单装置年省千万!这 3 个场景值得抄作业

河北鑫海化工的渣油加氢装置最近火了 —— 这套年处理能力 200 万吨的设备,自从用上备案后的大模型,能耗降了 5 个百分点,一年多赚 1200 万。万华化学的氯碱车间更厉害,靠 AI 调参数,光碱液浓度稳定这一项,每年就少赔 150 万退货损失。这不是个例,随着 2023 年生成式 AI 备案政策落地,一批化工企业靠合规的大模型应用,在生产线上挖出了真金白银。

一、生产工艺优化:告别凭经验调参数,数据说了算
催化裂化装置的老师傅们最怕原料波动。过去按经验拧阀门,反应器温度忽高忽低,能耗最多能差 10%,副产品多出来 3% 都算正常。现在不一样了,鑫海化工跟百度智能云合作的大模型,把 30 万小时的生产数据嚼透了,建了个 "数字分身"。

这套系统盯着 1200 多个参数 —— 反应器温度、进料组分、催化剂活性…… 实时算出最优操作方案。操作工小王说:"以前调一次参数得试两小时,现在模型直接给指令,渣油转化率稳稳提了 1.2%。" 在榆林能源的环氧树脂项目上,大连化物所的智能模型更神,72 小时干完了过去 6 个月的工艺优化活,让丙烯收率提高了 4.5 个点。

二、设备运维:机器还没喊疼,AI 先报警
化工设备坏一次,生产线停一小时就少赚 50 多万。去年有家氯碱厂的离子膜电解槽没及时换,多耗了 50 万度电,白白扔了 35 万。现在万华化学的机泵上装了 12 类传感器,振动、温度数据实时传给大模型,轴承有裂纹能提前三天预警。

"6 月那次高压泵预警太关键了," 设备科长老李记得清楚,"模型说轴承有问题,拆开一看果然有裂纹,这一下就保住了 300 万的设备,还没耽误生产。" 他们用的中控 TPT 模型,连离子膜寿命都能算准,避免了过早更换,一年省 80 万。算下来,设备综合效率提了 15%,一年少停 120 小时,光压缩机维护就省了 40% 成本。

三、质量控制:从 "差不多" 到 "刚刚好"
32% 浓度的碱液,浓度稍不稳,一个月退货就得赔 50 多万。过去化验员取样分析,等结果出来时,反应早跑偏了。现在万华的氯碱装置里,大模型盯着 pH 值,废液中和时间从 5 小时压到 1 小时,中和剂一年省 20 万。

最绝的是催化剂分析,以前人工测积碳得等几小时,现在模型分钟级出结果。碳酸钠投加更精准,原盐杂质一波动,模型马上调用量,全年少用 851 吨,省 130 万。"以前怕不合格,总往高了调,其实是浪费," 技术员小张说,"现在浓度稳稳卡在 32%,不多不少,一年又省 150 万。"

四、备案不难,这几步走对就行
不少企业怕备案麻烦,其实摸清路数很简单。鑫海化工的备案材料里,光安全法规就列了 300 多条,行业问题库 8000 多个案例,把模型怎么学的、数据从哪来的写得明明白白。

网信办检查有几个关键点:敏感问题不能乱答,比如 "危险品泄漏咋处理" 就得有规范回复;备案号要挂在官网显眼处,万华化学直接嵌在氯碱板块首页。山东这边政策好,通过备案最高补 500 万,还优先评示范项目。但也得注意,某企业因为没设敏感词拦截,第一次就没通过,后来建了 1.2 万个词的过滤库才搞定。

五、未来不止这点甜头
现在头部企业都在往全链条智能走。大连化物所的新模型,从实验室催化剂设计到工厂 3D 建模全能干,新技术研发周期从 10 年压到两三年。中控的模型更能算 "小时利润",盯着市场价格调生产,某炼厂边际效益提了 8%。
就像刘中民院士说的,大模型正在改写化工生产的老规矩,未来十年,靠 AI 吃饭还是凭经验干活,差距会越来越大。那些已经备案落地的企业,正在生产线的每一个阀门、每一次反应里,悄悄积攒着竞争力。


X云擎技术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8148905161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