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 AI 开发的朋友肯定都踩过 “显存不足” 的坑 —— 大模型动辄要十几、几十 GB 显存,普通服务器一跑就卡壳:训练到一半突然中断,甚至模型都没法启动。我前后试了十几种方法,最后发现模型压缩和显存分割这俩招最实用,不用换硬件,还能保住模型性能,亲测能解决大部分显存瓶颈问题。
一、模型压缩:给 AI “减减肥”,显存能省 30%-70%
其实很多 AI 模型里藏了不少 “冗余参数”—— 比如有些权重值接近 0,对结果影响微乎其微。模型压缩就是把这些没用的 “赘肉” 去掉,流程简化了,显存自然就省下来了。我常用的有三种方法,工具都现成的,上手不难。
1. 量化:降低精度换显存,精度损失几乎能忽略
一般模型默认用 32 位浮点数(FP32)计算,其实很多场景下,把精度降到 16 位(FP16)、8 位(INT8)甚至 4 位(INT4),结果差别不大,但显存能直接砍半。就拿我常跑的 ResNet50 来说:
- 改成 FP16:显存压到 5GB,精度就掉 1%-2%,业务上基本看不出来
- 再压到 INT8:只剩 2.5GB 显存,精度最多降 5%,分类、检测这类任务完全 hold 住
我平时怎么操作? 不用额外装工具,PyTorch 自带的torch.quantization三步就能搞定:
# 1. 先加载要量化的模型,我这里用预训练的ResNet50举例
model = ResNet50(pretrained=True)
# 2. 配置量化参数——主要盯卷积层和全连接层,这俩是显存大户
quantized_model = torch.quantization.quantize_dynamic(
model,
{torch.nn.Conv2d, torch.nn.Linear},
dtype=torch.qint8 # 直接量化成INT8,省显存最明显
)
# 3. 加载量化后的模型到GPU,直接跑就行
quantized_model.cuda()
我之前用这个方法处理 BERT-base,推理时显存从 8GB 降到 2.2GB,没想到速度还快了 20%,中小型服务器跑起来毫无压力。
2. 剪枝:剪掉没用的参数,模型更 “轻快”
模型里有些参数跟 “打酱油” 似的,比如 BERT 里某些注意力头、ResNet 里的卷积核,去掉了对结果影响也小。剪枝就是把这些 “多余部分” 砍掉,分两种方式:
- 结构化剪枝:直接删整个卷积核、注意力头,不破坏模型结构,显存能省 40%-50%,后续用起来和原模型一样
- 非结构化剪枝:单个删没用的参数,显存能省 70%,但得用支持稀疏计算的框架,不然速度会慢
我实测的剪枝流程:用TorchPrune处理 ResNet101,步骤很清晰:
- 先做 “敏感度分析”—— 搞清楚哪些卷积层砍了对精度影响小,优先剪这些
- 按 30% 比例剪冗余卷积核,别剪太多,不然精度掉得厉害
- 剪完后微调一下模型,差不多能把掉的 1%-2% 精度补回来
最后效果很明显:显存从 15GB 降到 8GB,训练时每轮迭代快了 35%,在 ImageNet 上测 Top-1 准确率,就掉了 0.8%,完全能接受。
3. 知识蒸馏:让小模型学会大模型的 “本事”
要是想让小模型有大模型的精度,又不想占太多显存,就用知识蒸馏 —— 让大模型当 “老师”,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小模型。比如我用 12 层的 BERT-Large(老师)教 2 层的 BERT-Small(学生):
- 老师模型要 12GB 显存,学生模型原本只要 3GB,但精度差一截
- 蒸馏完之后,学生模型还是占 3GB 显存,精度却能到老师的 92%
我在文本分类任务里试过,蒸馏后的小模型不仅显存省了 75%,推理速度快了 3 倍,连低配服务器甚至边缘设备都能跑,特别实用。
二、显存分割:让有限显存能同时跑多个任务
要是服务器得同时跑几个 AI 任务 —— 比如一边推理解答用户问题,一边训练新模型,直接共享显存很容易 “打架”,最后全崩。显存分割就是给每个任务划一块独立显存,互不干扰,能把资源用得更透。
1. 硬件分割:用 GPU 虚拟化,一块变多块
现在主流的 NVIDIA GPU(比如 A100、A10)都支持 MIG(多实例 GPU)技术,能把一块物理 GPU 拆成好几个 “虚拟 GPU”,每个都有自己的显存和计算资源。我之前在 80GB 显存的 A100 上试过:
- 拆成 4 个 20GB 的实例,每个实例独立运行
- 一个实例跑 BERT-Large 推理,另一个跑 ResNet50 训练,四个同时跑都不卡
实测下来,分割后每个任务的稳定性和单独跑一样,GPU 利用率还从 30% 提到了 85%,再也不用让任务排队等显存了。
2. 软件分割:用框架限制显存,不用依赖硬件
要是你用的 GPU 不支持 MIG 也别急,靠 AI 框架的参数就能限制每个任务的显存占用,避免一个任务把显存全占了。我常用 PyTorch 和 TensorFlow,给大家分享下具体怎么设:
PyTorch:直接限制占用比例
import torch
# 限制当前任务最多用GPU 50%的显存,比如32GB的卡,最多用16GB
torch.cuda.set_per_process_memory_fraction(0.5, device=0)
# 之后加载模型跑任务,显存就不会超了
model = Model().cuda()
TensorFlow:按需分配,设个上限
import tensorflow as tf
# 先找到GPU设备,然后配置动态显存
gpus = tf.config.experimental.list_physical_devices('GPU')
if gpus:
try:
# 让显存按需用,最多用总显存的60%
tf.config.experimental.set_virtual_device_configuration(
gpus[0],
[tf.config.experimental.VirtualDeviceConfiguration(memory_limit=0.6)]
)
except RuntimeError as e:
print(e) # 遇到报错直接打印,方便排查
我在 32GB 显存的 RTX 4090 上试过同时跑两个任务:
- 一个是 YOLOv8 目标检测,限 15GB 显存
- 另一个是 Llama-2-7B 文本生成,也限 15GB
俩任务都稳定跑,没出现显存溢出,推理延迟就多了 10%,业务上完全能接受。
三、组合用法:俩技巧一起上,显存难题直接解决
实际开发里,单独用一个技巧可能不够,把压缩和分割结合起来,效果会更好。比如我之前帮一家做智能客服的公司调服务器:
- 他们要同时跑 3 个 BERT-Large 推理服务,单个模型要 12GB 显存,服务器只有 32GB 显存,直接跑最多装 2 个,不够用
- 先把 BERT-Large 量化成 INT8,单个模型显存降到 3GB
- 用 MIG 把 32GB 显存拆成 4 个 8GB 的实例
- 最后 3 个模型各占一个实例,每个才用 3GB 显存,还剩一个实例备用,推理精度就掉了 3%,完全满足客服问答的需求
-
四、按场景选方法,不用再愁显存
其实不管是单个模型跑不起来,还是多个任务抢显存,先试试给模型 “瘦身”(压缩),再给任务 “分地盘”(分割),普通服务器基本都能扛住 AI 任务。要是还想再优化,也可以试试动态显存分配、梯度检查点这些方法,把显存用得更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