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数字经济监管持续收紧的当下,算法备案早已不是企业 “可做可不做” 的选择,而是必须完成的合规义务。2025 年以来,广东、浙江两省率先推出算法备案绿色通道,把原本要等 6 个月的审核周期直接压缩到 3 个月,给人工智能企业开辟了政策红利窗口。
这份指南会掰开揉碎讲清楚两省绿色通道的申请条件、流程差异和材料要求,帮企业少走弯路,高效搞定合规申报。
一、政策背景与核心变化:为什么要抢 “绿色通道”?
算法备案的规矩,最早来自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—— 只要你的算法涉及舆论引导或能动员社会力量,就必须备案。2024 年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落地后,监管力度明显加大:某教育 APP 因没备案被应用商店下架 3 天,某金融科技公司因材料缺漏被要求限期整改,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。
作为数字经济大省,广东、浙江推出的 “绿色通道”,核心就是缩短审核时间:
- 按国家规定,常规备案审核是 30 个工作日(约 6 周),但实际走完全流程往往要 6 个月;
- 广东靠 “信用企业绿色通道”,对连续 3 年没违规的企业,审核时间砍半;
- 浙江则全流程线上办,材料核验最快 3 个工作日就能完成;
- 最终两省都能实现 “3 个月全流程办结”,帮企业省下不少时间成本。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两省政策都覆盖两类核心场景,申请时别漏了:
- 算法推荐服务:比如内容分发(像短视频平台推流)、交易决策(电商平台排序)、广告投放等;
- 生成式 AI 服务:比如 AIGC 绘画、智能客服、AI 写作等 —— 这类要同时办 “算法备案” 和 “大模型备案”,也就是 “双备案”,这点一定要记牢
二、绿色通道适用范围与申请条件:你能申请哪条?
广东和浙江的绿色通道,虽然都能加速,但适用企业、申请门槛不一样,得根据自身情况选。
两省申请条件对比表
另外要明确:像企业内部用的 OA 系统、纯工具类算法(比如计算器 APP),不涉及社会动员能力,不用备案,也没必要申请绿色通道。
三、备案流程与操作指南:一步步教你办
两省流程都离不开 “线上填报→材料审核→评估测试→备案公示” 这四步,但具体操作有差异,细节别弄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