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10-15
在生成式 AI 技术加速渗透千行百业的今天,算法备案已从监管要求升级为企业合规经营的 “必修课”。南京市玄武区近期推出的大模型备案补贴政策引发行业广泛关注 —— 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 20 万元区级叠加奖励,更以 “免申即享” 的便捷机制降低企业申领门槛。这一政策不仅是对企业合规实践的直接激励,更折射出地方政府培育 AI 产业生态的鲜明态度。
玄武区在 2025 年出台的 “大模型产业十条” 政策中明确,对在本区落地并通过《生成式大模型服务管理暂行办法》备案的企业,在市级 20 万元一次性奖励基础上,按照市区 1:1 比例给予叠加奖励,即企业最高可获得 40 万元备案补贴。相较于传统补贴的繁琐申报流程,该政策最大亮点在于 “免申即享” 机制的落地实施。
要享受这一政策红利,企业需满足两大核心条件:
这种 “政府主动核验、资金直达企业” 的模式,大幅缩短了政策兑现周期。据玄武区政务服务相关负责人透露,企业通过国家备案后,监管系统会自动匹配地域属性与合规信息,补贴资金通常在 15 个工作日内直接拨付至企业账户。
玄武区的补贴政策本质上是对企业合规备案的 “加码激励”,而顺利通过国家层面的算法备案是享受补贴的前提。结合 2025 年最新监管要求,企业需完成以下关键步骤:
特别提醒,外资企业需额外提交境外语料安全承诺书并完成公证认证,这是备案审核的重点关注项。
获得备案编号并非一劳永逸。企业需建立长效合规机制:算法核心功能变更需在 10 个工作日内更新备案;服务终止后 20 个工作日内申请注销,并妥善处理用户数据;同时需按季度开展自查,留存运行日志与安全检测记录,接受监管部门的随机抽查。
玄武区此次补贴政策的出台,正值江苏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关键阶段。从全省政策布局来看,苏州对千亿参数通用大模型给予最高 2000 万元支持,无锡对算法备案企业给予最高 5 万元奖励,而玄武区的 20 万元叠加补贴与 “免申即享” 机制,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这种政策设计具有双重价值:对企业而言,不仅获得直接资金支持,更通过备案过程完善了数据安全与算法治理体系,降低了合规风险;对区域而言,通过政策激励吸引优质 AI 企业落地,加速形成 “研发 - 备案 - 应用” 的产业闭环,助力打造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