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 7 月 26 日至 28 日举办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(WAIC)上,国产芯片领军企业兆芯带来了备受瞩目的新一代服务器处理器 ——KH-50000。作为本届大会 “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” 主题下的重要技术成果,这款处理器以单路 96 核心的突破性设计,再次刷新了国产服务器芯片的性能高度,标志着中国在高端算力领域的自主创新迈出关键一步。
KH-50000 采用先进的 Chiplet 互连架构,通过自主研发的高带宽低延时互连技术,将多个计算单元集成于单一芯片,实现了单路 96 核心的超高密度设计。这种架构不仅提升了芯片集成度,更通过分布式计算优化了多核协同效率,使处理器在多任务处理、高并发计算等场景中表现卓越。其 384MB 三级缓存设计,配合 2.2~3.0GHz 的动态主频调节,可满足金融交易、气象模拟等对数据吞吐和响应速度要求极高的应用需求。
在接口技术上,KH-50000 支持 12 通道 DDR5(ECC)内存和 128 通道 PCIe 5.0,数据传输带宽相比前代提升 40%,同时兼容 CXL(Compute Express Link)协议,为异构计算和 AI 加速卡的无缝接入提供了硬件基础。这种前瞻性的设计使其能够适应未来 5-10 年云计算、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的扩展需求。
作为国产 x86 架构的代表企业,兆芯始终注重生态体系的构建。KH-50000 已与麒麟软件的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完成深度适配,双方联合开发的金融云平台、智慧教育解决方案等已在多个行业落地。例如在金融领域,基于 KH-50000 的服务器集群支持银行核心业务系统 7×24 小时稳定运行,交易处理峰值达每秒 12 万笔,完全满足国有大型银行的生产级需求。
截至 2025 年,兆芯已累计完成超过 20 万个软硬件适配项目,覆盖 GPU、DPU、数据库、中间件等全产业链环节。这种 “芯片 + 操作系统 + 行业应用” 的全栈优化模式,正在打破国外厂商的生态垄断,为关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可控的技术底座。
当前,全球服务器芯片市场仍由 Intel 和 AMD 主导,但随着信创产业的推进,国产替代需求日益迫切。兆芯 KH-50000 的推出,为政务、金融、能源等关键领域提供了高性能、高可靠的国产化选择。其双路、四路扩展能力,可构建从边缘节点到超算中心的全场景算力网络,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进口替代。
与此同时,兆芯正通过科创板 IPO 募资推进先进工艺研发,计划将 KH-50000 的制程工艺从 16nm 提升至 7nm 以下。这种技术迭代策略,不仅巩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,更为参与全球竞争奠定了基础。据行业分析机构预测,到 2027 年,国产服务器芯片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有望突破 30%,而兆芯凭借技术积累和生态优势,将成为这一进程的重要推动者。
在 WAIC 2025 的展区中,KH-50000 与昇腾 384 超节点、海光 DCU 等国产算力产品共同构成了 “中国智造” 的技术矩阵。与国际竞品相比,KH-50000 在核心数量、扩展性等指标上已具备直接竞争力,而其在信创生态中的成熟度更具差异化优势。例如在医疗影像分析场景中,基于 KH-50000 的服务器集群可将 CT 图像重建时间从 45 分钟缩短至 8 分钟,同时支持国密算法硬件加速,满足医疗数据隐私保护要求。
这种从参数对标到场景化创新的转变,反映了国产算力产业的成熟。正如兆芯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所言:“我们追求的不是单纯的性能数字,而是让每一个核心都能在实际应用中创造价值。”